请输入关键字
预约
参观
top
蒙古族
时间:2019.07.19


云南省共有蒙古族1.04万人(1998年末),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的0.106%,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,少量分散在其他地区。

居住在云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随军至滇后落籍通海的。

元朝以后,因受到民族歧视,散居的蒙古人多改为汉族,逐渐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,住在河西城、鞑靼营等地的蒙古族居民则搬迁到凤山脚下,渔户村(今兴蒙乡)成为云南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。

蒙古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,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语支。在姓氏中,仍保留着旃姓、期姓、奎姓、华姓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姓氏。

云南蒙古族信奉多神,所谓万物有灵万物有神。家内堂屋楼上供奉“天地君亲师”牌位和祖先牌位,厨房供奉灶王爷,每个族姓有宗词。农历四月初二这一天是蒙古族的“鲁班节”, 80年代初,恢复过“那达幕”节,全乡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,如民族舞蹈、体育活动等等。云南蒙古族也过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和火把节等节日。

云南蒙古族喜歌善舞,传统的乐器是龙头四弦琴,平时另女青年普遍都参加的娱乐活动是“跳乐”。      妇女服饰和头饰则很有特色。衣饰的高领、弯尖、袖口及花边图案还保留着北方蒙古族服饰的一些风格。 妇女的头饰,在青少年时,戴凤冠帽,两条发辫绕在帽边上,辫尾扎红缨,成亲后的妇女不戴帽子,用包头围在头上,生过孩子后,头发要全部盘绕在头上,用包头帕盖起来。

这里令人称道的风俗是“接柴”。当有人上山砍柴,家里的人必须按照古规到路上去接,并替挑柴人挑一程,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文明和睦、互相关心的美德。

元朝以后,远离大草原的云南蒙古族居民,离开了马背,过着上山而樵,下水而渔,缘田而耕的生活。他们利用杞麓湖丰富的水产资源,捕鱼捞虾,以发展渔业而著称,并打桩垒埂,移石筑坝,把湖边大片沼泽地变成了数干亩良田,使蒙古族聚居地变成了鱼米之乡。